心理测试 > 心理游戏
+

无聊可致死?测测无聊指数

2014-06-14    作者:lirui8    来源:未知

无聊可致死?测测无聊指数

  我们常说“无聊死了”,一项科学研究竟然佐证了这句话——无聊真能致人“死亡”!

  源于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,“无聊感强烈”者与感觉充实者相比,因心脏病中风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.5倍,无聊因而可能会是一个“折寿”的原因。研究人员还分析,对生活不满、感觉无聊的人更可能养成吸烟汹酒等恶习,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“折寿”。

  心理专家也表示,长期无聊体验可能导致注意力涣散、精神游离,或产生认知错误及认知需求的下降。它还会常常伴随着抑郁、孤独、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,甚至导致个体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。

  当然,无聊也并非如此可怕,只是,在科技飞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,时时充斥于耳的“无聊之声”,不禁让我们反思。它或是一种吐槽,或是一种宣泄,也或是一种另类态度,但渐渐地,它其实已成为一种逐年蔓延并日渐加重的现代人的通病,人们越来越容易空虚寂寞的心灵,任其现代生活多么丰富多彩都拯救不了。

  此时,不禁想问:我们到底怎么了?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?

  其实,如果无法从生活中获取动力和灵感,或者存在抑郁倾向,解决方法是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他人。这是心理专家的建议。

  “总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应该考虑一下,”心理学家格雷厄姆*普赖斯持说,“他们能为家人、朋友、同事甚至上司做点什么。”而另一些专业人士给感觉无聊的人支招,关键词是“改变”。譬如,可以做有意义的事,发现工作的价值。

  如果觉得工作没意义,干活自然提不起精神。要改变这种态度,就要适当调整职业规划,重新发现工作的价值。另外,应打破常规,增添“变数”。譬如,给多年 未联系的老友打电话;找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;去颇有名气但离家较远的二手书店淘书。重要的是,感觉无聊时不能坐着发呆,而应着手找事做。擦地板、洗衣物、 健身、散步……这样做也许无法摆脱无聊感,却可以支配自身行为;一旦运动起来,无聊感会减轻,充实感随之而来。

   测一测你的无聊指数

  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群吗?做完下面的测试就知道答案了。在每个问题后给自己打分,分值在1~7 之间。强烈反对记1 分,完全赞成记7 分,中立记4 分。请注意用“*”标记的句子的分数正好相反:完全赞成记1 分,强烈反对记7 分。

  下列问题来自无聊感倾向量表(BPS),该表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?D? 森德伯尔和俄勒冈州研究院的理查德?F? 法曼共同设计。在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,请将28 道题的得分相加。总分越高,说明你越容易无聊,总分偏低,则说明你不容易无聊。

  多伦多约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约翰?D? 伊斯特伍德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群体测试,这项测试的平均分为99分,“正常”人群大约占总人数的2/3,分数分布在81 分到117 分之间;其余有2.3% 的人得分高于135 分或低于63 分。

  1. 对我来说,全神贯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。*

  2. 工作时,我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。

  3. 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。

  4. 我经常觉得自己“闲得发慌”,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。

  5. 在必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时,我常常感到困扰。

  6. 被迫观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,这让我倍感无聊。

  7. 我脑海里始终有许多计划和任务需要去做。*

  8. 对我而言,自娱自乐是件很容易的事儿。*

  9. 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复单调的事情。

  10. 与大多数人相比,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促使我前进。

  11. 我能从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中寻找到刺激。*

  12. 我很少因为我的工作而兴奋。

  13. 任何情况下我总能找到事情做,而且能够找到并保持自己的兴趣。*

  14. 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。

  15. 我可以很耐心地等待。*

  16. 我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,很闲。

  17. 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场合,比如排队时,我会变得坐立不安。

  18. 我常常一觉醒来就有个新点子。*

  19. 我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十分兴奋的工作。

  20.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满挑战的事情来做。*

  21. 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付工作所需实在是绰绰有余。

  22. 许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、想象力丰富的人。*

  23. 我的兴趣太广泛了,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完。*

  24. 在朋友圈中,我是最有恒心的一个。*

  25. 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动甚至危险的事情,我总觉得自己无聊得像行尸走肉。

  26. 丰富的变化和多样性才能让我真的开心。

  27. 电视和电影都千篇一律,太过时了。

  28. 年轻的时候,我总是感到周围的环境既单调又无聊。

版权声明: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站点,部分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。

请与我们取得联系:lirui0819@163.com,13372236907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阅读:93    评论:0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相关评论

Copyright@2008-2021 xzxinl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 

版权所有:徐州市永恒心理咨询中心 

咨询热线:0516-85859606 13372236907 13372208114 

(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
地址:徐州老火车站地铁1号线5号、6号出口正对面写字楼

东方红大厦401室、1013室

版权声明: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站点,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,

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。

请与我们联系:lirui0819@163.com,13372236907我们及时删除。

苏ICP备17018666号-1
【电脑版】  【回到顶部】